西江航運干線雙線船閘全面貫通 3000噸級船舶可全年直航粵港澳
15日上午,隨著數艘滿載貨物的貨船在廣西南寧市西津二線船閘完成泄水開閘后往下游緩緩駛去,標志著西津樞紐二線船閘通航,西江航運干線雙線船閘全面貫通。至此,3000噸級船舶可全年直航粵港澳,有效解決西江航運干線礙航瓶頸問題。
西津水利樞紐二線船閘工程是“世紀工程”平陸運河的“橋頭堡”工程,是國家戰略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和西江黃金水道建設的重點工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關鍵工程和強首府重點工程,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物流通道重點工程。
近年來,依托港口的優勢,水、鐵聯運加快發展,西江黃金水道迅速發展,西津水利樞紐一線船閘實際通行1000噸級船舶,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通航需求。
西津水利樞紐二線船閘工程新建3000噸單級船閘,位于原1000噸級的西津水利樞紐一線船閘的右側,設計年單向通過能力2060萬噸(近期二級航道)、2760萬噸(遠期一級航道),項目概算總投資32.99億元人民幣。
在15日的通航現場會上,興桂1065船長張崇順告訴記者,以前該船企的船舶平均噸級500噸,從南寧到廣州港海運出口,時間長的時候一趟船跑下來要20天才能到。西津一線船閘通航能力只有1000噸級,一到水運旺季,江上都是等待過閘的船舶,船舶擁堵不僅有安全風險,延誤貨運期給企業帶來損失,嚴重的還會影響供應鏈的穩定。
“現在西津水利樞紐二線船閘建成投用,3000噸級船舶全年直航粵港澳,我們跑大船、走貨都會快很多。”張崇順說。
目前,廣西共有通航河流53條,內河通航里程5873公里,主要航道上的通航建筑物共35座。當地已建立起西江流域多線多梯級多業主船閘統一運營管理平臺,獨創了中國內河船閘管理“三統一分”“四統一分”的流域船閘管理新模式,有效降低了船閘運維成本,提高了船閘運行安全可靠性和過閘效率。
隨著西江黃金水道梯級擴能,貴港二線船閘、大藤峽船閘、紅花二線船閘投入使用,再加上西津二線船閘,制約西江黃金水道發展的瓶頸正逐一被打破。
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定松介紹,西津水利樞紐二線船閘投用后,3000噸級船舶可常年直航大灣區,西江“一干七支”中的干線航道運輸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將有利于構建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升級版,完善西江航道網絡,與平陸運河相接互連。
站在西津二線船閘瞭望臺遠眺,船閘上游約14公里處的平塘江口一帶,是平陸運河規劃的起點;繼續往前,南寧港六景作業區的進港鐵路也在規劃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重要節點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西江黃金水道大幅度升級,西江沿線城市的經濟社會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新網南寧12月15日電(記者 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