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漢](http://cloudcache.v.sc.cn/files/wh/img/dawuhan.jpg)
恩施市返鄉青年譚先鋒創業記:打造茶旅產業鏈
“我的目標是實現年產值一個億。”坐在自己設計和投建的“搬木忘山”民宿里,譚先鋒侃侃而談。三年來,這名“工科男”放棄高薪返鄉創業,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出一條茶旅產業鏈,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
譚先鋒的民宿內處處體現著茶文化 董曉斌 攝
譚先鋒出生于1988年,家住湖北省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少年時,他讀書特別用功,并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成為當年馬者村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一號店、京東等互聯網公司任職,有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2017年,他辭去互聯網公司的大區經理職務,帶著工作6年的全部積蓄,回到馬者村創業。“我對家鄉的山水始終有種情懷,希望有更多人能欣賞到。”他說。
因為祖輩有茶葉種植、加工的技術基礎,譚先鋒首先投資了茶廠,并與馬者村村委會簽訂了合同,租賃了村里175畝種植于1975年的小葉種茶葉。由于這些老茶茶園大多處于荒廢狀態,創業第一年,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對老茶樹進行整理和改造。
游客在譚先鋒開辦的民宿喝茶聊天 董曉斌 攝
2017年5月,譚先鋒的“搬木茶”工坊成立了。作為一名前互聯網人,他很快就通過在互聯網的資源渠道,將近3噸名優茶葉銷售至武漢、上海、北京等地。在銷售過程中,他發現能夠利用茶葉原產地的體驗優勢培訓經銷商,帶動文旅產業發展。
“茶旅一體化在我的計劃之內,因為馬者村是前往恩施大峽谷旅游的必經之地。”于是,譚先鋒拿出積蓄,開辦了一家茶葉主題民宿,以土家族文化和茶文化為“引子”,帶動旅游,增加茶葉銷路,形成茶旅產業鏈。
“茶+民宿+旅游”模式讓譚先鋒的公司逐漸盈利,并帶動了周邊勞動力就業。家住屯堡鄉沐撫古鎮的宋杰就職于譚先鋒的文旅公司,主要負責接待從民宿前往恩施大峽谷旅游的游客,“在家鄉就業既能照顧家里,又有收入,挺好的。”
譚先鋒整理民宿房間里的茶具 董曉斌 攝
今年疫情,對實體企業造成一定了影響,譚先鋒的民宿入住率和茶葉銷售額減少了很多,但他通過互聯網的直播帶貨,又找到了希望。“因為有互聯網從業經驗,我對自己的產業鏈進行了升級,轉型做一個旅游服務商。”
譚先鋒介紹,他通過“服務本地農業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打造文化產品屬性”的模式,利用互聯網渠道,整合農業企業、非物質文化、旅游線、景區等主體,并在7月獲得了200萬元的市場服務劵銷售資格,帶動了消費。
如今,譚先鋒已經申請了版權12項,商標14項,專利技術2項,促進了茶葉技術的創新和企業的競爭力。他說,在未來三年內,他希望能帶動當地的民宿和景區共同發展,幫助更多農民增收。
中新網恩施8月20日電 題:湖北返鄉青年創業記:打造茶旅產業鏈
作者 董曉斌 姚舜 李馨
- 下篇 / 寧晉縣一男子造謠銀行倒閉 被警方抓獲
- 上篇 / 媒體解密:吃起來不甜的水果,含糖量卻未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