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只候鳥扎堆“塞外明珠”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
“隨著天氣轉暖,烏梁素海迎來了首批候鳥,最名貴的鳥是斑頭秋沙鴨,也叫‘熊貓鴨’。”15日,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馬海明說。
圖為在烏梁素海棲息的斑頭秋沙鴨。(資料圖) 賈甜 攝
烏梁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它既是地球上同緯度最大的濕地,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草原湖泊,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與呼倫湖、岱海被稱為“一湖兩海”。
圖為烏梁素海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候鳥。 王澤浩 攝
連日來,在烏梁素海湖面,成千上萬只候鳥扎堆在湖面上,場面溫馨和諧。盡管烏梁素海春寒料峭、湖水冰涼,但候鳥們時而水面嬉戲,時而鉆水覓食,時而引吭高歌,給沉寂多日的湖區增添勃勃生機,呈現“飛鳥翔集、千鳴百囀”的景象。
據馬海明介紹,綠頭鴨是開春后飛回來的,而赤麻鴨以前只是遷移過程中在烏梁素海駐足,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赤麻鴨在這里越冬、繁殖。
“這也充分說明了烏梁素海生態環境整體好轉,能為大群的赤麻鴨越冬提供豐富的食材,讓這里成為它們‘溫馨的家’。”馬海明說。
圖為在烏梁素海上空飛翔的斑頭秋沙鴨。 賈甜 攝
烏梁素海不僅是世界八大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節點,也是全球荒漠和半荒漠地區中為數不多的鳥類遷徙地和繁殖地,對維系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黃河水質和度汛安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全力抓好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統籌推進全流域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和保護開發,在烏梁素海湖區實施生態補水、入海前濕地凈化、網格水道、湖區底泥處置試驗示范、蘆葦加工轉化等工程,促進水體循環,改善湖區水質。
在湖區周邊,當地推進烏拉山生態修復和烏拉特草原自然修復,開展“控化肥、控農藥、控用水、控地膜”四大行動,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同時,巴彥淖爾市制定頒布了烏梁素海自治區級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條例,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烏梁素海水域展開巡航檢查,經過持續綜合治理,烏梁素海的水質已經變成總體Ⅴ類,部分區域還實現了Ⅳ類。
目前,烏梁素海通過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水面面積穩定在293平方公里,遷徙經過烏梁素海和在烏梁素海繁殖的鳥類,已經達到了260多種,600多萬只。中新網巴彥淖爾2月15日電 (記者 張林虎)